王者归来!最接地气的中国早餐之都
西大街豆皮大王
糯米则是豆皮的灵魂,配上香菇丁、肉丁、冬笋丁炒的三鲜臊子,光润油亮,香气四散。最具观赏的过程是端着铁锅将豆皮在空中一百八十度翻转,一晃一甩、一转一切,往往还没回过神来,豆皮就出锅了。
老人、小孩吃糯米不容易消化,所以徐志刚还推出了简易版的蛋光皮。用蛋液做皮,包入秘制的酱肉和臊子,像是武汉版本的手抓饼,一样外焦里嫩,香脆可口。
赵师傅油饼包烧麦
赵师傅和丈夫下岗后做起了早餐生意,因为看到有的店家卖油饼,有的店家卖烧麦,就灵机一动将两者组合了起来,发现还挺有意思,油饼包烧麦这么一卖就是二十年。
现炸的油饼快速划开塞入四枚烧麦。一口咬下去,外脆里嫩,黑胡椒的香气直冲脑门。为了这枚碳水炸弹,多少武汉吃货们横跨三镇也不足惜。
不过第一次吃赵师傅要注意,先排队到门口交钱换粮票,再去各自档口排队取餐,千万不要站错队伍。
此外,赵师傅的儿子歪歪是武汉咖啡届的红人,他的咖啡店里有模仿自家油饼包烧麦所创的点心,可颂包烧麦。
刚烤出的可颂酥脆蓬松,黄油香气十足,包入烧麦,有一种土洋土洋的味觉体验。
张记鲜鱼糊汤粉
游客第一次吃,通常在户部巷,味道既呛还透着一股鱼腥味,整碗粉和汤糊在一起,样子也不好看,所以糊汤粉的名气远不及热干面和豆皮。
米粉烫熟后质地很软,在顶上铺满卤牛肉,就是豪华版的鲜鱼糊汤粉。
卖糊汤粉的店旁边一定会有油条摊子,刚出锅的油条撕成小段,泡在糊汤中。油条像海绵般吸饱汤汁,香软爽滑,原本无形的鲜美便立体了起来。
更多过早
除此之外,武汉人也爱吃油炸食品。积年存垢的漆黑铁锅里,翻滚着不停歇的热浪。带着葱绿的黄色面糊倒入特制的凹形铁勺,在热油中晃荡两下就能浮出一个面窝。
面窝外层厚、中间薄,口感也由软糯过渡到焦脆,“软硬兼施“才是一只优秀面窝的口感正义。
红薯做成的苕粉,煮熟后调味拌着小葱裹进面皮里,包成比巴掌还大的饺子,炸到蓬松酥脆,有个形象的名字叫鸡冠饺。
以前欢喜坨是很常见的,现在反倒不多见了。这种蘸满芝麻的糯米团子,在热油里不断膨胀,里面是中空的,有些还会包些豆沙馅在里面,油滋滋的很好吃。
随着城市发展,这样藏身小街巷的社区老店已越来越少,这也是我们拍摄的初衷,毕竟味道也是一种记忆。同时我们也期待着复苏的武汉街头,过早的喧嚣再次上演。
特别鸣谢
魏博潇静
疫情结束之后,你最想大吃特吃的小吃是什么?
了解更多中国风味,赶紧点个在看!▼